|
|
内容:
由于新近一连串科学发明、新概念的形成及理论的启示,使一般科学家及哲学家对“意识”的概念,有进一步的认识,如科学家兼哲学家威廉·占姆司,他宣称:“意识其实是一个过程。”英国大哲学家罗素说:“所谓‘心念’这一个词,并不是属于单独有自性的东西(即:幻觉的我),仅不过是一组各种单纯条件组合而成的。”像这种说法,预示人类对“无我”心念的复活,恢复对真实相状的信念;这一种心念是建筑在一个纯粹理智和哲学的基础上,这种哲学与现代科学是有非常密切的契合与关连。但是了解“无我”的道理是一件事,而实践、体认及过“无我”的生活,又是一件事。比如,爱因斯坦早已想像到原子能可以释放的理论,而事实上原子能释放直到四十年后才产生。也就是说,理解“无我”比实践“无我”来得容易,而真正要体悟“无我”必须要实践,当然这并不是说不要理论,理论是指导和帮助我们实践的方针。像释迦及其阿罗汉弟子们,远在二千五百年前已证悟全部自觉及彻底去除了“我执”的境界,而辛勤地向全人类宣扬、弘布,虽然他们的目的与目前科学家的目的并不相同,然而这种自觉的状态,在千万亿有情中实在是稀有的,这就好像世界上一种放射素,如:铀、镭等一样的无比珍贵。关于如何修行的方法,每一部佛教典籍中都有提示,本文不再详细介绍,不过有一点,我相信读者们一定会有兴趣去注意的,就是在佛教典籍中每一个地方,总是提示中道的原则。这原则的精神,是指导我们在心理及行动时,避免采取极端;在这个原则的基础上,使我们有效地一步一步深入达到自觉。 |
科学家及哲学家对意识的新概念
|
![]() |
|